世界之城 VS上帝之城

 - 教会历史系列

袁晓明/文


        在基督教建立后的前300年,教会和基督徒在罗马帝国遭受了残酷的迫害,基督徒不能享有罗马人的基本权利,无法过正常的生活,甚至有成千上万的的基督徒为主殉道,惨死在罗马帝国是手下。
        在主后312年的春天,基督教历史开始被大大地改写,而改变基督教历史的人正是罗马帝国的皇帝康斯坦丁。当时,康斯坦丁与敌人作战,他的战力处于劣势,他求助于基督教的神。在他的梦中,他看见一个十字架在天上,并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个标记下能够征服”。康斯坦丁在自己军队的战旗上画出十字架,他奇迹般地取得了胜利,他相信,他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是因为基督的大能和基督教是至高。当然,在那时康斯坦丁对基督教的理解完全在于一种政治和军事的力量,他并非因战场上的胜利就真正归信基督、重生得救。
        虽然当时康斯坦丁并未是真正的基督徒,但也许出于政治和统治的原因,从主后312年开始,他公开地偏向基督教,他给基督教牧师有免税的待遇,他取消十字架死刑以及用斗兽场惩罚犯罪。在主后321年,康斯坦丁把周日定为公众的节日。在后来的几十年,康斯坦丁在信仰生活和家庭生活有极大的改变,他把自己的孩子们培养成基督徒,在主后337年,康斯坦丁去世。在康斯坦丁去世不久前,主教尤瑟拜修斯为康斯坦丁施洗,康斯坦丁受洗后再也没有穿他的皇袍,而一直穿着他受洗时的白袍离开人世。
        在主后312年前,基督教和基督徒在罗马帝国没有合法的地位,并且遭受迫害。康斯坦丁皇帝转信基督后,逐渐地罗马帝国被基督教攻克,后来基督教居然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在这个过程中,建造了许多宏大的教会建筑,基督徒们在罗马帝国掌有极大的权力,基督教几乎是垄断了罗马帝国。在许多罗马基督徒看来,那是传播基督福音和救赎的绝佳机会,靠着罗马帝国的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实力,以及文化上的优势,就能实现耶稣传下的大使命,把福音传到地极。在康斯坦地转信基督之前,基督徒看不到把耶稣福音传到地级的前景,但有了康斯坦丁皇帝和罗马帝国作为后盾,似乎以基督教反转整个世界就不再是远不可及了。
        当然,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获得这样的实力,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首先,基督教的主教都要听命于罗马皇帝,并且,康斯坦丁等皇帝就如管自己的臣民那样管制教会的主教和牧师。再者,在康斯坦丁转信基督一前,也就是在基督徒遭受迫害的年月,基督徒持守的纯正的基督信仰,并对天堂的盼望,在世界上以在苦难中的承受和盼望做光做盐,几乎无基督徒有政治上的抱负。而在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得势后,称自己是基督徒的人,就并非是有纯正的基督信仰,而是有其他的想法,并保留了从前的异教的思想,从而教会也受到极大的世界的影响。
        但是,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教会即便意识到这样的代价,许多基督徒仍然愿意利用罗马帝国的实力以及给于基督教的地位去推广基督信仰的传播,并相信那也许是神给的机会。从表面上看,基督信仰的确在扩展,罗马帝国多数人是自称的基督徒,并参与到教会的活动。此外,也无需置疑的是,教会也许多正面的发展,比如,在康斯坦丁的主持下,教会确定了基督信仰的基本基要真理,教会对罗马帝国之外也很大的影响,接受基督信仰的人也并非都是崇尚世界权力的伪基督徒,在罗马帝国的境内和之外也建立了许多的教堂。这一段时间被称为教会历史上的基督教罗马帝国。
        虽然,罗马的教会以及许多的基督徒认为,借助罗马帝国的势力,可以大大地开展神的国度,并且也似乎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并且,在罗马的基督徒看来,罗马就应该是基督教的中心,使徒保罗、彼得在罗马建立了最初的教会,从罗马把基督教推向世界。但在主后410年,历史却有了一个大的转折,打破了罗马基督教教会和许多罗马基督徒的梦想。
        在数百年来,罗马被称为永恒的城市,因为在主后410年前的620年里,没有军队打进过罗马的城墙。但在主后410年,西哥斯的阿拉里一世国王率军攻入兵临罗马城外、势在必得,罗马人祈求怜悯,要与阿拉里一世和谈。最终,西哥斯军队冲进了罗马城,大肆毁坏,但阿拉里一世保存了教会,因为阿拉里一世称自己是基督徒。在毁灭罗马城后,阿拉里一世退出了罗马。在此之后,罗马再也不是永恒的城市。许多罗马人指着废墟上矗立的罗马神雕像,说从前在罗马信奉那些神时,罗马强大和繁荣,而康斯坦丁却要转向基督教的神,是不是那些罗马的神们在对罗马发出愤怒,从而让罗马城被攻破,并承受毁城之灾。而罗马的基督徒们也在问,为什么神不保全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为什么神要放弃罗马帝国那样的实力去为神之国的扩展之用?为什么允许西哥斯的军队攻破、毁灭罗马?
        罗马破城之后,罗马的难民从罗马城涌出,逃向四面八方,一些难民逃到了北非的海港城市河马。在河马的主教是奥古斯汀,他听到许多关于罗马沦陷的问题。奥古斯丁也在深思,他也在为这样几个问题寻找答案。

        为什么基督教化的罗马会沦陷?
        沦陷的罗马会带来基督教的衰落、从此一蹶不振吗?
        难道世界的末了即将来临?

        奥古斯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在当时那黑暗的时代给出了亮光,而且由此产生的思想体系给后来的欧洲基督文明提供了哲学和神学的基础。
        奥古斯丁将罗马的沦陷与旧约时代所多玛所承受的类似审判,但是他指出不同的是,罗马被管教了, 但并没有被完全毁灭,而所多玛却是被彻底的毁灭。他思考这样一个主题,相似与这世上的一切,世界的城市有起有落,但天堂之城或者上帝之城(City of God)却永远长存。在奥古斯丁生命的最后十六年,他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主题,并成就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著作,那就是书名为《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的著作。这本书的思想影响了奥古斯丁生后的十五个世纪,为基督徒指明上帝之城与世界之城的区别,以及基督徒与这两个城市的关系。
        奥古斯丁这样写到,从亚当到世界的末了,有两个城市,一个是世界之城,在世界之城里面,人们不要上帝,过着属世的生活,另一个城市是在上帝恩典之下的上帝之城,承受恩典、属灵的人要在上帝之城共度永恒。在世界之城里,人们在热爱世界上短暂的事上联合,而在上帝之城,人们在热爱上帝上合一。虽然罗马那样的世界之城得到世人的赞扬,但上帝之城释放出更大的光芒,世界之城与上帝之城根本无法相比,在上帝之城,并非是胜利,而是真理,并非是地位,而是圣洁,并非是和平和短暂的人生,而是永恒。对于国家与教会的关系,奥古斯丁相信,教会是唯一在这个世界上机构去建设上帝之城,而国家是为了惩罚犯罪、维护和平的机器,因为国家是基于世界的欲望,必须在基督教教会的法则之下。
        通过《上帝之城》,奥古斯丁展示属灵的智慧,在世界上基督徒所承受的苦难,那是短暂的,而这个世界的繁华和荣耀也是要过去的,并非是基督徒要追求的目标,上帝的国度,也是上帝之城,才是基督徒的唯一希望。当然,奥古斯丁并非是要基督徒逃避世界,他其实是鼓励基督徒在世界上做盐做光,他并且以圣经为基础,提出了正义战争的概念,但那一切都是为了上帝之城,为上帝之城而活、为上帝之城而战、以上帝之城为盼望和目标。
        在奥古斯丁七十六岁的时候,野蛮的德国人攻到了荷马城的外面。奥古斯丁已经病得很重,在最后的日子里,他让人把圣经诗篇的经文挂在他屋里的墙上,他才可以躺在床上每日去读那些经文。在主后430年8月28日,奥古斯丁归到天家,与基督同在。在14个月的攻城之战后,也就是主后431年的8月,野蛮的德国人终于攻入荷马城,他们发现多数人快死,或者已经在死于饥饿。又一个世界之城被毁,但上帝之城仍然明光照耀,奥古斯丁已经进入到永恒的圣洁光照之下,也就是天堂之城或者上帝之城。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Matthew 5:13-16

Popular Bible Verses Series

Isaiah 53:6